微创手术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敏
【机构】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仁寿620500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MIPO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肘关节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78±1.43)周和(8.02±1.34)d,均显著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肘关节和肩关节评分分别为(92.11±3.21)分和(91.77±3.9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术后并发症相对传统手术较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创手术MIPO;肱骨干骨折;临床观察
【正文】摘自中外医疗杂志,本网整理,欢迎查看。
肱骨干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占肱骨骨折的20%左右[1]。目前,肱骨干中下段骨折通常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钉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2]。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是一门新的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手术方式,但目前临床对其认识不一[3]。为此,该研究纳入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90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对比分析MIPO治疗与传统手术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6.95±10.32)岁;AO分型:A3型7例,B1型8例,B2型9例,B3型15例,C1型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7.11±9.98)岁;分型:A3型10例,B1型8例,B2型13例,B3型10例,C1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位移方位、角度;②两组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骨折;②妊娠哺乳期患者;③合并有严重血管神经损伤和精神意识障碍者;④合并有肱骨干中段病理性骨折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将患者患肢上臂外展90°,前臂旋后位,肘屈80°,术前采用手法复位。手术自肱骨骨干中段远、近端皮肤作一切口,建立肌下钢板置入通道,X线透视钢板置入合适后,再次将骨折断端复位至正常解剖位置,遂用螺钉固定于骨折断端的远近两端,C型臂X线机检查螺钉固定满意后,拔出克氏针,常规消毒缝合切口,手术完毕。
1.4.2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术前采用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不满意,则在患者的骨折断端处开一小口,自肩缝中点正前方纵行切开皮肤,小心分离三角肌,暴露肱骨骨中段后,遂用骨锥穿刺器自肱骨大结节内侧,肱骨大结节与肱骨头关节面的边缘交界处,垂直导入克氏针。接着在C型臂X线机监测下行扩髓复位,髓内置入髓内钉,钉为埋置于距肱骨头下约3~5mm,拔出克氏针,常规消毒缝合切口,手术完毕。
1.5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肘关节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中出血量通过纱布重量差和吸引器吸取的血量之和。肘关节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估,肩关节采用Constant评分评分标准评估。3个月后随访采用信件、电话及门诊随访相结合的方式。
1.6统计方法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组间比较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肘关节和肩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2。
3讨论目前,关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也不尽相同。既往报道[4]发现,传统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对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这种手术治疗可避免非手术治疗的缺点,却因为广泛的暴露骨折断端,以及对髓内钉的保留长度和术后恢复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研究发现,MIPO手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手术过程采用经肌下通道插入,这为达到与骨面更好的贴附效果创造了条件,结果显示,观察组肘关节和肩关节评分分别为(92.11±3.21)分和(91.77±3.91)分,具优于对照组,提示微创MIPO有助于改善术后关节活动功能,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中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赵东升等[5]研究也表明,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6.7分,骨折患者均在术后13~20周内获得良好愈合,与该文结论一致。MIPO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时,保证置入的钢板能被大部分肱骨肌肉群覆盖。陈德明等[6-8]运用前侧入路MIPO治疗23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仅发生2例轻度桡神经损伤,未出现切口感染和肘关节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这与该研究的MIPO治疗后患者术后神经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低相一致。
综上所述,MIPO治疗患者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功能恢复方面疗效与传统手术治疗相当,但其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因此更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伏治国,张曦,施耀华,等.前方入路微创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4):328-332.
[2]赵隆队,王钢.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与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6):544-548.
[3]陈谷才,刘刚,刘进南,等.前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5):298-299.
[4]陶日东,黑金璇,张新伟,等.前外侧入路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7):1114-1115.
[5]赵东升,余清文,郑晓勇,等.后方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初步临床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2):2099-2102.
[6]陈德明,徐晓阳,王蔚,等.微创手术MIPO对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指标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311-1314.
[7]毛汉兴,马菊花,孙华,等.前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肱骨中下段B、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1):1155-1156.
[8]王觅格,李炳楠,陈跃忠,等.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1):87-89.